每逢白露到來
南下的大陸冷空氣與東北季風雙重影響
秋高氣爽 此時所產的茶正與野薑花相互爭艷
淡淡的芬芳
嗅著高山大地 空氣是那樣清新鮮美
步道旁欒樹花初開 隨風搖曳 格外醒目
艷陽高照 正是採茶的好天氣
處於多雨的高山更是分外難得
老天疼惜努力的人和有口福的喝茶人
吃月餅 賞秋香
歡迎舊雨新知前來嘗鮮!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07
Saturday, June 30, 2007
冷泡茶
炎炎夏日 一般人都認為不是喝茶的好時機
但在此要提供各位看倌一個消暑的良方:冷泡茶
這個方法適用於任何清香型的茶
放的茶量比平常泡熱茶的量要少一些注入涼水或是冷水
浸泡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就可品嚐
因為低溫之故
需要更多時間使茶葉舒展開
而茶的香和醇則會慢慢釋放出來
在接續幾泡中 可以先預留前一泡三分之一的茶湯
直接注入冷水 即可飲用
此舉可彌補時間上有限制的人們 也能享用冷茶冷茶香有別於熱茶的揚
但其徐徐清香和沁涼感 可有效的解暑及放鬆心情
讓冷茶成為點綴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各位不妨一試!
但在此要提供各位看倌一個消暑的良方:冷泡茶
這個方法適用於任何清香型的茶
放的茶量比平常泡熱茶的量要少一些注入涼水或是冷水
浸泡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就可品嚐
因為低溫之故
需要更多時間使茶葉舒展開
而茶的香和醇則會慢慢釋放出來
在接續幾泡中 可以先預留前一泡三分之一的茶湯
直接注入冷水 即可飲用
此舉可彌補時間上有限制的人們 也能享用冷茶冷茶香有別於熱茶的揚
但其徐徐清香和沁涼感 可有效的解暑及放鬆心情
讓冷茶成為點綴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各位不妨一試!
Friday, March 16, 2007
簡歷與紀錄
年份
紀錄
1983 5月,獲七十二年度坪林鄉春季包種茶比賽 特等獎
1983 7月,「中華茶藝雜誌」范增平先生專訪製茶心得
1984 3月,獲選坪林鄉「優秀青年」
1987 獲台中市茶商同業公會七十六年冬季高山烏龍茶品茗 頭等獎
1991 5月,獲坪林鄉八十年度春季文山包種茶改進分級包裝暨比賽會 頭等獎
1992 5月,獲坪林鄉八十一年度春季文山包種茶比賽 特等獎
1992 接受《茶與壺》雜誌專訪,刊載於第三期
1992 9月,獲台北縣政府八十一年度秋季包種茶製茶比賽 頭等獎
1992 接受《茶與壺》雜誌專訪,刊載於第三期
1992 9月,獲台北縣政府八十一年度秋季包種茶製茶比賽 頭等獎
1992 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一年冬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頭等獎
1994 獲嘉義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三年冬季優良茶比賽新品種組 頭等一
1995 10月,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四年秋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特等獎,
1994 獲嘉義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三年冬季優良茶比賽新品種組 頭等一
1995 10月,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四年秋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特等獎,
新品種組 頭等獎
1995 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四年冬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頭等獎
1996 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五年春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頭等獎
1996 獲嘉義縣八十五年春季高海拔優良茶競賽烏龍茶組 特等獎
1996 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五年冬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頭等獎
1997 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六年春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頭等獎
1997 6月,提供茶則供國立歷史博物館「茶的文化展覽」展出(1997.7.5-10.2)
1997 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六年冬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頭等二
1998 自創「大葉綠茶」
1999 5月,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八年春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特等獎
1999 12月,接受北一女青年社專訪
1995 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四年冬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頭等獎
1996 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五年春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頭等獎
1996 獲嘉義縣八十五年春季高海拔優良茶競賽烏龍茶組 特等獎
1996 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五年冬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頭等獎
1997 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六年春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頭等獎
1997 6月,提供茶則供國立歷史博物館「茶的文化展覽」展出(1997.7.5-10.2)
1997 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六年冬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頭等二
1998 自創「大葉綠茶」
1999 5月,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八十八年春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特等獎
1999 12月,接受北一女青年社專訪
2000 5月,接受《新觀念》記者王鴻佑專訪
2001 接受《世界地理雜誌》專訪
2001 5月,中央通訊社、台灣新生報、自立晚報報導阿里山大葉綠茶。
以不加揉捻的茶菁抖動萎凋法,去除苦澀但保留有機質。因為不傷胃,連出家人也能喝,被稱為「禪茶」。2001 接受《世界地理雜誌》專訪
2001 5月,中央通訊社、台灣新生報、自立晚報報導阿里山大葉綠茶。
2001 12月,獲嘉義縣阿里山鄉九十年度高海拔優良茶競賽烏龍茶組 特等獎
2002 5月,獲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九十一年春季優良茶比賽烏龍茶組 頭等獎
2003 6月18日,接受美國星島日報「台灣茶文化之旅」專訪
2005 7月10日,台茶之美講座,主講「綠色鑽石 生命的延續—淺談包種茶」
2005 8月21日,獲台北縣坪林鄉九十四年包種茶製造技術競賽 特等獎
2005 8月26日,獲台北縣九十四年度包種茶製造技術競賽 特等獎
2006 10月,獲第六屆國際名茶評比青茶類 烏龍茶 金獎 及 黑茶類(青餅) 銀獎
Wednesday, February 21, 2007
簡介 -- 其人
生於北縣坪林的鄭添福 三代製茶
二十餘年來秉持著專注用心的態度製茶
無論是烏龍 包種 抑或是普洱
在他手中皆呈現出不同的樣貌 賦予茶葉另一種生命意義
將找好茶 作好茶作為畢生矢志的他認為
自信源自於專業的眼光及努力不懈的堅持
走遍台灣 甚至遠至雲南西雙版納地區尋茶
所有的辛苦都比不上作出好茶的那一刻感動
唇裡喉間甘甜遒勁的滋味 心中洋溢著欣喜與值得
茶葉是他的生命 這或許就是最好的註腳了
歡迎愛茶的人們一同來品賞
本店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180巷5號
電話 27028512
email laojizi@gmail.com
二十餘年來秉持著專注用心的態度製茶
無論是烏龍 包種 抑或是普洱
在他手中皆呈現出不同的樣貌 賦予茶葉另一種生命意義
將找好茶 作好茶作為畢生矢志的他認為
自信源自於專業的眼光及努力不懈的堅持
走遍台灣 甚至遠至雲南西雙版納地區尋茶
所有的辛苦都比不上作出好茶的那一刻感動
唇裡喉間甘甜遒勁的滋味 心中洋溢著欣喜與值得
茶葉是他的生命 這或許就是最好的註腳了
歡迎愛茶的人們一同來品賞
本店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180巷5號
電話 27028512
email laojizi@gmail.com
Subscribe to:
Posts (Atom)